(一)定义: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伴渗出性出血、水肿。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粘膜出血,也可伴有皮疹、关节痛、腹痛及肾损害。儿童和青少年多见,男性多见,春秋季多见。
(二)常见原因:应了解
1.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
2.食物:高蛋白食物
3.药物:抗生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等
4.其他:寒冷、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
(三)临床表现:
1.病前1~3周呼吸道感染史。
2.皮肤紫癜最常见。熟悉其特点:下肢多见、对称分布、大小不等、分批出现、突起皮面、有痒感。
3.反复发作。
4.可伴关节痛、腹痛、腰痛、血尿、黑便等,有时上述症状可先于紫癜出现。
根据累及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紫癜型、关节型、腹型、肾型、混合型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试验正常有时需与急腹症、关节炎、肾炎等鉴别。
(五)治疗:了解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2.一般治疗:抗过敏药:扑尔敏等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维C、路丁
解痉药:用于腹痛等
3.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及水肿、改善腹痛及关节症状。
4.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CTX等:用于上述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肾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