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
卫生资格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内科/外科/妇产科 | 药士/师|主管药师 |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 >> 卫生资格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站内搜索:

2013初级护师复习:重症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1-1
  ICU收治的疑难危重病种涉及多学科,主要工作内容是对重症病人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正确诊断;及时预测和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发展趋势,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的发展,改善和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或进行生命支持治疗以便争取时间治疗原发病;经过适当治疗后,应及时对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衡量治疗效果及其预后。
  (一)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主要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1.血流动力学监测 是指根据物理学定律,结合病理和生理学的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进行定量、动态、连续地测量和分析,尤其是有创性监测,可以实时反映病人的循环状态,并可根据测定的心排出量和其他参数计算出血流动力学的全套数据,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常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下:
  (1)平均动脉压(MAP):是指心动周期的平均血压,正常值70~105mmHg。MAP=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结合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能评估左心室泵血功能、器官和组织血流情况,有助于随时发现血压变化。
  (2)中心静脉压(CVP):是测定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评估血容量、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0。CVP过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应给予补液。CVP过高提示输入液体量过多或心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时,胸腔内压力增高,可影响CVP,故在测CVP时,应暂停使用呼吸机。
  (3)肺动脉楔压(PAWP):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整个循环情况,有助于判定左心室功能,反映血容量是否充足,正常值为0.8~1.6kPa。PAWP>2.40kPa,说明血容量增加、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PAWP<2.40kPa是诊断急性肺损伤和ARDS的重要指标。
  (4)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一般情况下,能较好地反映左心房平均压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PCWP<0.8kPa,表示心脏前负荷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应参考血细胞比容及血浆胶体渗透压,选择不同输液补充;若PCWP>2.40kPa,说明心脏前负荷升高,应用利尿药或血管扩张药降低前负荷,可使PCWP降低,保护心肌功能,心排出量增加或维持不变。
  (5)平均肺动脉压(MPAP):正常值为1.47~2.0kPa。MPAP升高常见于肺血流量增加、肺血管阻力升高、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肺动脉瓣狭窄会出现MPAP降低。
  (6)心排血量(CO):指每分钟心脏的射血量,由心脏每搏排出量×心率而得,是监测左心功能的最重要指标,正常值为5~6L/min。其降低的原因为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流出道阻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弱;升高的原因则是回心血量增加、心脏流出道阻力减少、心肌收缩力增强。
  (7)每搏排血量(SV):指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成年人在安静、平卧时,SV为60~90ml/beat。SV与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及后负荷有关。
  (8)心脏指数(CI):是指每分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血量,正常值为2.8~4.2L/(min·m2)。CI<2.5L/(min·m2),提示可能出现心力衰竭;CI<1.8L/(min·m2),则提示为心源性休克。
  (9)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体循环阻力表示心室射血期作用于心室肌的负荷,是监测左心室后负荷的主要指标。当血管收缩剂使小动脉收缩或因左心室衰竭、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原因使心搏血量减少时,SVR/SVRI均增高;相反,血管扩张剂、贫血、中度低氧血症可导致SVR/SVRI降低。
  (10)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是监测右心室后负荷的主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肺循环阻力只是SVR的1/6。当肺血管病变时,PVR/PVRI增高,从而增加右心室后负荷。
  (11)左室做功指数(LVSWI):指左心室每次心搏所做的功,是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反映,正常值为45~60g·m/m2。当心肌收缩性降低时,表现为CI和LVSWI降低,提示可应用正性心肌力药物治疗,必要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而LVSWI增高则意味着耗氧量增加,适当应用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断剂,可降低心肌的氧耗量,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12)右室做功指数(RVSWI):指右心室每次心搏所做的功,是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反映,其意义与LVSWI相似,正常值为5~10g·m/m2。
  2.监测血流动力学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监测血流动力学的静脉置管术属于有创性操作技术,病人缺乏有关导管穿刺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存在恐惧心理。穿刺前,应详细介绍置管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解除病人的心理顾虑,使其积极配合。
  (2)预防感染:与导管相关的操作应严格按无菌技术进行。导管穿刺点应定期更换无菌敷料。若敷料被浸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3)固定并保持管腔通畅:妥善固定导管,各连接处紧密固定,防止脱开导致出血或空气进入。
  (4)中心静脉导管(CVP)护理:每日更换输液管道,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不用于输血、静脉取血等用途。
  (5)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压期间的护理:严防因气体进入而引起气栓;经常检查肢体末梢循环情况,观察有无皮肤颜色、脉搏及微血管充盈程度的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测压后应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等的变化。
  (6)拔管后的护理:局部加压固定后敷料覆盖。必要时用沙袋压迫。拔管后24小时内,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及肢体肿胀等情况。
  (二)呼吸功能的监护
  主要监测肺通气功能、氧合功能和呼吸机械功能,以帮助判断肺功能的损害程度、治疗效果以及组织器官对氧的输送和利用状况。常用的呼吸功能监测参数如下:
  1.潮气量(VT)  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容量,与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及机体的代谢情况有关,个体差异较大,正常值为400~500ml(5~7ml/kg)。
  2.肺活量(VC) 指平静呼气末吸气至不能吸为止,然后呼气至不能呼出时所能呼出的所有气体容量,正常值为65~75ml/kg。肺活量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肺和胸廓的膨胀度。它与性别、年龄、呼吸肌力、肺弹性、呼吸道通畅程度密切相关。
  3.无效腔气量/潮气量(VD/VT) 是判断肺泡的无效腔通气,即换气功能的指标,正常值为O.25~O.40。VD/VT增加,提示肺泡通气/血流比率失调,无效通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而导致通气不足,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4.肺内分流量(QS/QT) 插入右心飘浮导管后,吸纯氧15~20分钟,同时抽取肺动脉和周围动脉血测定氧含量,正常值为3%~5%,ARDS病人可高达20%以上。
  5.常用血气分析指标
  (1)血pH:氢离子活性的负对数,表示血浆酸碱度。成人动脉血pH正常为7.35~7.45。pH<7.35乃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但pH正常并不完全说明无酸碱平衡紊乱。
  (2)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动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10.7~13.3kPa(80~100mmHg)。PaO2能较敏感地反映机体氧合状态,故常以PaO2降低程度作为低氧血症的分级依据。
  (3)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动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所产生的压力,是衡量肺通气和判断呼吸性酸碱紊乱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4.7~6kPa(35~45mmHg)。PaCO2增高表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时呼吸代偿;PaCO2则降低表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代偿。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卫生资格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卫生资格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