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致病菌的数量大、毒力强和(或)人体抵抗力下降。通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胆道感染、尿道感染、慢性体内长期置管和不适当地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等。
常见致病菌包括:①革兰染色阴性杆菌;②革兰染色阳性球菌;③无芽胞厌氧菌。④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常因持续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下,真菌过度生长,成为继细菌感染后的二重感染。
(二)病理生理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脓毒血症常较严重,多见于肠道、胆道、泌尿道感染和大面积烧伤时。此类细菌的内毒素及其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微循环淤滞,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临床特点为全身寒战或间歇发热、四肢湿冷和“三低”现象(体温不升、低血白细胞计数、低血压),早期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且持续时间长。
2.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多见于痈、急性蜂窝织炎等。其外毒素能使周围血管麻痹、扩张,发热多呈稽留热和弛张热;病人面色潮红、四肢温暖;常有皮疹、腹泻、呕吐等。此类感染易经血液播散,可在体内形成转移性脓肿,较迟发生感染性休克。
3.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约2/3厌氧菌感染伴需氧菌感染,两类细菌的协同作用,促使组织坏死,形成脓肿,脓液有粪臭味。
4.真菌感染 临床表现酷似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寒战、高热、。神志淡漠、嗜睡,甚至休克。由于常同细菌感染混合存在,临床不易区别,容易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