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
卫生资格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内科/外科/妇产科 | 药士/师|主管药师 |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 >> 卫生资格 >> 内科/外科/妇产科
站内搜索:

2013妇产科主治医师考点:妊娠腹痛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1-11

  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疼痛为主的病症,称为“妊娠腹痛”,亦称“胞阻”。

  妊娠腹痛是孕期常见病,若不伴有下血症状,一般预后良好。若痛久不止,病势日进,也可损伤胎元,甚则发展为堕胎、小产。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主要是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为实,不荣而痛为虚。常见分型有血虚、虚寒、气郁等。

  一、血虚

  孕妇素体血虚,或失血过多,或脾虚化源不足而血虚,血虚则胞脉失养,以致腹痛。

  二、虚寒

  孕妇素体阳虚,阴寒内生,不能生血行血,胞脉失于温煦,更致气血运行不畅,胞脉受阻,因而发生腹痛。

  三、气郁

  孕妇素性抑郁,或为情志听伤,气郁则血行不畅,胞脉阻滞,不通则痛,因而腹痛。

  [辨证论治]

  辨证主要根据腹痛的性质和程度,结合兼症及舌脉特点辨其虚实。本病治法以调理气血为主,使胞脉气血畅通,则其痛自止。

  一、血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小腹绵绵作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证候分析:素体血虚,孕后血聚养胎而愈虚,血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绵绵作痛;血虚髓海失养,则头晕;血不养心,则心悸;神不安舍,则少寐多梦;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养血,止痛安胎。

  方药举例: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去泽泻,加党参。

  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

  方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血中之滞;白芍养血缓急止痛;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资生化之源。全方使气充而血沛,气血运行调畅,以收胎安痛止之效。

  若血虚甚者,酌加枸杞子、制首乌、菟丝子滋肾养血,濡养胞脉;心悸失眠者,酌加酸枣仁、龙眼肉、五味子养血宁心安神。

  二、虚寒型

  主要证候:妊娠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倦怠无力,面色光白,舌淡,苔白,脉细滑。

  证候分析:素体阳虚,孕后胞脉失于温煦,故小腹冷痛,喜温喜按;中阳不振,则倦怠无力;阳气不能外达,故形寒肢冷:面色觥白。舌淡,苔白,脉细滑,为虚寒之征。

  治疗法则: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方药举例:胶艾汤(《金匮要略》)。

  阿胶、艾叶、当归、川芎、白芍、干地黄、甘草

  方中艾叶暖宫止痛;当归、川芎养血行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阿胶、干地黄养血安胎。全方共奏暖宫止痛,养血安胎乏效。

  若肾阳虚衰,兼腰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补骨脂以温肾助阳,使阴寒消散,气血流畅,则腹痛可止。


卫生资格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卫生资格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