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1-26
肠造口是利用外科手术方式在腹壁上人为开口,并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开口缝于腹壁,用于排泄粪便。临时性结肠造口术多用于肠道外伤、肠腔炎症、梗阻、肠坏死、吻合口瘘等疾。 一、术后肠造口的观察 (一)严密观察造口黏膜的颜色、形状、高度、水肿等情况 肠造口黏膜的正常情况为鲜红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如果肠管颜色呈暗红或淡紫色应及时向医生报告。高度为略高于皮肤1.5cm;水肿是术后正常现象,一般于术后6~8周逐渐恢复正常。 (二)观察皮肤黏膜缝线的情况 有无皮肤黏膜分离、感染或皮肤对缝线材质的敏感。 (三)观察造口周围皮肤 正常造口周围皮肤是健康完整的,与相邻的皮肤无异。若出现损伤则表现为红斑、损伤、皮疹或水疱。 (四)观察肠造口功能的恢复 造口术后应立即粘贴上透明的造口袋,并排空气体。在最初的2日内一般只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而无气体或粪便排出,到术后48~72小时才会有气体排出,这说明肠功能已恢复。恢复排泄后,观察排泄物的色、质、量及气味。 二、肠造口基本护理方法 (一)剥除造口袋 要一手按压皮肤,一手轻揭造口袋,自上而下慢慢将底板撕除,如撕除困难则可用湿纱布浸润底板再撕造口袋。 (二)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 用外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造口及周围皮肤,禁用消毒剂及强碱性肥皂液清洗,然后再用干纱布吸干皮肤水分。造口缝线拆除后用清水清洗即可。 (三)测量造口大小 用造口袋测量板测量造口的大小,然后用笔将尺寸画在造口底板上。 (四)剪裁 造口袋底板剪裁的大小应以造口的形状或大小为标准,再加2~3mm左右。 (五)剪裁合适后 用手指将底板的造口圈磨光,将贴在底板上的保护纸揭去,先轻轻按压造口边上的底板,再从下至上按压造口底板的外围,使之与皮肤紧密粘贴。 三、肠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一)造口缺血坏死 造口缺血坏死是肠造口手术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24~72h. (二)造口狭窄 造口狭窄是指造口缩窄或紧缩,可见于造口手术后早期或晚期。小指不能通过肠造口时为造口狭窄,病人主诉大便变细、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 (三)皮肤粘膜分离 皮肤粘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 (四)粪水性皮炎 粪水接触皮肤而引起造口周围皮肤的糜烂,病人主诉皮肤烧灼样疼痛。 (五)过敏性皮炎 造口袋粘贴部位全部显示清楚,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 (六)造口旁疝 造口基底部或周围膨隆。轻者可使用胶带加强支持,保持正常排便,减轻腹压,控制体重,避免提重物,严重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