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各期病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1.急性期 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训延伸副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转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以后肩痛迅速加重,尤其是夜间为重,病人不敢患侧卧位。由于肌肉痉挛疼痛,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特别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为显着。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近处、冈上肌附近处、肩胛骨内上角等处。
2.慢性期 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者减少1/4~1/2、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2~3个月。
3.恢复期 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
肩周炎病人的护理要点主要为:
1.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2.注意病人疼痛性质、部位,疼痛剧烈者,可给予按摩、理疗,及时解除痛苦。
3.观察肢体生理反射功能是否恢复,加强关节及肢体的主被动活动,防止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
4.早期正确指导肩关节的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