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2-22
猝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分类 (一)心脏疾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急性心肌炎。 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5、主动脉瓣狭窄。 6、肺动脉瓣狭窄及法洛四联症。 7、急性心脏填塞症,如心包积血、心脏破裂。 8、心房新液瘤、球瓣样血栓。 9、二尖瓣脱垂。 10、特发性 QT间期延长综合征伴有/X先天性耳聋。 11、心室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 12、梅毒性心脏病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Ay6m病人 (二)大血管病变 1、肺动脉栓塞。 2、主动脉瘤破裂。 3、主动脉夹层瘤。 4、冠状动脉瘤或动静脉瘦破裂。 5、颅内出血(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人 6、第三脑室胶样囊肿。 7、宫外孕破裂、自发性脾破裂引起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溃疡病出血等。 (三)呼吸道疾病 1、呼吸道吸人异物、喉头痉挛等。 2、哮喘持续状态。 3、急性呼吸麻痹,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白质炎等。 (四)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低血钾。 2、高血钾。 3、低血镁。 4、高血钙。 5、低血钙。 6、严重酸中毒。 (五)药物过敏、中毒 1、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酚胺、普索洛尔、维拉帕米等。 2、抗寄生虫药物中毒:酒石酸锑钾、吐根素、氯化奎宁、灭虫宁等。 3、中药中毒:一支蒿、乌头类药物。 4、对青、链霉素及血清制剂的过敏。 (六)麻醉与手术意外 1、麻醉管理不善,呼吸道分泌过多。 2、硬膜外麻醉药物误人蛛网膜下腔。 3、全麻剂量过大、肌肉松弛剂使用不当。局麻意外、低温麻醉时温度过低等。 4、心脏、腹部手术操作。 (七)诊断性操作或治疗引起的意外 1、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支气管造影、支气管镜检查。 2、胃镜检查。 3、胸膜、心包穿刺。 4、压迫颈动脉窦。 5、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等。 6、起搏器按置与故障。 7、输注大量冷存血。 (八)其他 急性胰腺炎、原因不明性等。 机 理 猝死是。乙、脑、肺等生命脏器急剧而严重的功能障碍,以至突然中止活动而直接造成的死亡。其发生机理共分五类: 一、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是 心脏性摔死及药物反应、电解质紊乱、麻醉意外。手术操作时发生摔死的共同机制,常表现为瞬间死亡,为心电不稳定或 心电衰竭引起的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所致。其病理生理机制为:①缺氧:缺氧条件下无氧代谢增多,酸性代谢产物蓄积和钾离子释出,抑制了心肌的收缩力、自律性和传导性,诱发心室停搏;急性缺氧可引起心电不稳定而导致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②二氧化碳储留与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均可导致二氧化碳储留及呼吸性酸中毒,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及传导性,或兴奋心脏抑制中枢,引起心动过缓,也可因高血钾而致心室停搏。③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可直接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心室停搏,或通过冠状动脉痉挛而诱发心室颤动。手术操作时可因直接刺激或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导致心搏骤停。④电解质紊乱:高血钾可抑制心脏的传导性与收缩性,产生传导阻滞和心室停搏;低血钾则增强心肌兴奋性而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低血钙常与高血钾并存,可加重高血钾对心脏的麻痹作用。血镁对心脏的影响与血钾相似。⑤电生理异常:晚近研究表明,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所致的心室复极离散与心室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和u波高大。 二、急性心脏排血受阻 突发的大动脉、心室流出道或房室瓣重度梗阻,可使心脏排血突然受阻而导致辞死。致左心室突然排血受阻的疾病有主动脉瓣狭窄。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左房我液瘤等。手术或久病卧床的患者可因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形成肺动脉栓塞而致右心室排血受阻,发生猝死。 三、急性心包填塞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主动脉窦瘤,梅毒性升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等破裂至心包,引起急性心脏填塞和休克,患者可即刻或在半小时内死亡。 四、休 克 各种类型的休克均可发生辞死。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很高,患者常在24h之内较死。 五、呼吸循环中枢功能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