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心脏病主要见于左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
流行病学
晕厥在普通人群中常见,首发年龄多为10~30岁,约47%的女性和31%的男性在15岁左右发生晕厥。反射性晕厥最常见,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最高。某项调查表明,晕厥事件发生率为18.1~39.7例/1000人-年,但至急诊室就诊者仅为0.7例/1000人-年,表明极少数晕厥患者寻求医疗诊治。
预后
两个因素与患者预后(如危险分层)密切相关,分别为死亡和危及生命事件的风险,以及复发晕厥和外伤的风险。
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为晕厥患者发生SCD和全因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年轻个体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考虑为反射性晕厥,则预后较好。预后差与基础疾病相关,而非晕厥本身。不同学者的研究表明,存在以下因素即为高危患者:异常心电图、心衰史、室性心律失常史、缺乏前驱症状、卧位时晕厥、应激时晕厥和年龄>65岁。
约1/3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复发晕厥,晕厥发生次数是预测复发的最强因素。例如,对于1例年龄40岁以上、未明确诊断的低危患者,3次晕厥史预测1年及2年复发率分别为36%和42%。
初始评估
当对表现为短暂性意识丧失(T-LOC)的患者进行初始评估时,应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直立位血压测量和心电图检查,从而明确以下3个问题:①是否为晕厥事件?②病因是否已经明确?③是否存在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高危因素?[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