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4-16
创伤、烧伤护理 1.创伤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疼痛:活动时加剧,制动后减轻,受伤2-3天后逐渐缓解。严重创伤并发休克时病人不能主诉,内脏损伤定位不确切; 2)发热:中重度损伤不超过38.5℃,中枢性高热可达40℃; 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体温>38℃或<36℃,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或过度通气,PaCO2<4.3kPa(32mmHg),白细胞计数>12×109/L或小于4×109/L或未成熟细胞>0.1%(即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加快;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正常或升高,脉压差减小;呼吸可加快,口渴、尿少、尿比重增高;食欲不振、饱胀;失眠;焦虑不安、昏迷等) (2)体征:生命体征不稳定;有创口和出血;压痛和肿胀;活动受限或功能障碍。 2.烧伤 (1)烧伤面积估计 中国九分法:(头、面、颈)3、3、3,(双上臂、双前臂、双手 )7、6、5,(躯干前、后、会阴)13、13、1,(双臀双大腿、双小腿、双足) 5、21、13、7 注:成年女性双足及双臀各位6%; 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的手掌面积约为体表总面积的1%,五指自然分开的手掌面积约为1.25% (2)临床表现 一度:又称红斑烧伤。无水疱,烧灼痒痛,皮肤红斑 浅二度:有水疱,水疱较大、壁薄,基底潮红,剧痛 深二度:水疱较小,疱壁厚,基底红白相间,拔毛样痛,可见网状血管栓塞 三度:无水疱,皮革样创面,焦痂,痂下有树枝样栓塞的血管,无痛觉,复合后有瘢痕,影响功能 (3)护理措施 1)现场急救:迅速脱离热源,抢救生命,预防休克,保护创面和保温,尽快转送; 2)维持有效呼吸:氧浓度40%,流量4-5L/min;补充液体、维持有效循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维持尿量在30-50ml/h; 3)加强创面护理,促进愈合:抬高肢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适当约束肢体,定时翻身,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病室温湿度。 (4)补液计算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 补液的量: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补液的种类: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为0.5:1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补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上后8小时内输入,另一半在剩下的16小时完成。例如:某病人,体重60kg;浅Ⅱ度烧伤,面积为50%,伤后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为 50×60×1.5+2000=6500(ml),其中胶体液为 50×60×0.5=1500ml,电解质液为 50×60×1=3000ml,水分为2000ml,补液总量的一半3250ml在伤后8h 内输入。补液的顺序: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5)特殊烧伤部位的护理:见书本P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