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4-17
1.气道开放(A) 病人神志消失后,舌根后坠可堵塞声门,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可造成气道梗阻。开放气道,维持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方法是抢救者位于病人左侧,左手置于病人颈后,向上托起,右手按压前额使头后仰,此时是通气的最佳位置。如病人口、鼻腔中有异物应用手指清除;若条件允许可经气管内插管后清除异物。 2.人工呼吸(B) 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当前应用最多。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首先连续吹气2次,之后每分钟均匀吹气10~1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3.人工循环(C) 在初期复苏阶段以胸外心脏按压最为常用。方法是病人仰卧在硬板上,下肢可稍抬高以利回流,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之后放松,胸骨复原,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100次,按压时要稳而有力,速度要均匀。心脏按压正确的标志是能触摸到大动脉的搏动。胸外按压无效或胸部严重创伤无法按压的,可进行胸内按压,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4.注意事项 (1)成人病人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不论单人抢救还是双人抢救,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2)心脏按压操作时用力要适当,不可用力猛引起肋骨骨折。 (3)对小儿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4)复苏操作不可轻易间断,要组织好人力,并积极准备二期复苏。 5.现场复苏的程序 判断神志—呼救—开放气道—判断呼吸—人工呼吸—判断动脉搏动—胸外心脏按压。 (1)判断神志是否消失:怀疑有心跳呼吸停止时,可轻摇病人肩部并提出简单问题,如元反应,则认为神志已经消失(一摇病人肩部,二提简单问题); (2)设法呼救,使其他人员迅速前来协助抢救; (3)病人仰卧,采取头颈过伸位; (4)清除异物,畅通呼吸道 (5)判断有无呼吸: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以耳靠近病人的口鼻,感觉或听有无气流,同时看其胸廓是否有起伏。如果胸廓无起伏、元气流,表示呼吸已停止(一听呼气声,二看胸廓起伏,三颜面感觉气流); (6)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7)触摸大动脉有无搏动; (8)用手指触摸不到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6.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 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8.OkPa以上;瞳孔缩小,发绀减退;甚至自主呼吸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