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4-17
植皮术的种类 (1)按皮片的城市网分类: 1)自体皮移植; 2)同种异体皮移植(包括新鲜的尸体皮); 3)异种异体皮移植(如小猪皮、鸡皮等暂时覆盖烧伤创面); 4)人造皮。 (2)按移植的方法分类:游离植皮、带蒂移植、吻合移植。 (3)游离植皮:根据所取皮片厚度不同,分为4种: 1)表层皮片:为表皮及少量真皮乳头层,成活率高。用于消灭肉芽创面;但因过薄,愈合后不耐磨;易受皮下纤维组织收缩影响而变形;有色素沉着,不宜植入面部、手掌、足底等处。 2)中厚皮片:含表皮及部分真皮层,用途最广,存活率高,愈合后功能好,不易收缩,色素变化不大。 3)全厚皮片:包括全层皮肤,但不可含有皮下组织,需在新鲜创面上移植,愈合后功能好。由于供皮区切除皮片后必须缝合,故取皮面积有限,应受到限制。 4)点状植皮:用针挑起皮肤后削取,故皮片边缘薄而中央厚(含真皮),皮片面积小,很易存活,用于肉芽创面移植容易成功。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X线表现 1)骨肿瘤基本改变:骨质的破坏或吸收,有些骨肿瘤表现为骨的沉积,称为反应骨。这种肿瘤细胞产生类骨,称为肿瘤骨。 2)骨膜反应:骨内生长的肿瘤,可刺激骨膜出现骨膜反应,若骨膜被肿瘤掀起,在骨膜下产生三角形新骨,称为Codman三角,多见于骨肉瘤。若骨膜掀起为阶段性或成层状,形成的骨沉积,X线出现“葱皮样”改变,常见于尤文肉瘤。若骨肿瘤生长迅速,长出骨皮质,伴有血管长入,自骨皮向外放射,肿瘤骨与反应骨呈“日光射线”影像。 3)病理性骨折。 4)恶性骨肿瘤常规拍胸片。 (2)其他:CT、MRI、 99m锝可清晰显示肿瘤范围及转移情况。 2.实验室检查 骨肿瘤病人,除全面化验检查外,注意检查血钙、血磷、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骨组织迅速破坏时,血钙增高;成骨性肿瘤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如骨肉瘤;男性酸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骨肿瘤来自晚期前列腺癌。 3.病理检查 (1)切开活检; (2)穿刺活检。 (四)治疗原则 根据骨肿瘤的性质、病变部位和范围、有无转移等选择治疗方案。 1.良性骨肿瘤 一般手术切除。 2.恶性骨肿瘤 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术后化疗、放疗、免疫及中药治疗,力争既切除肿瘤又保全肢体。 (五)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肿瘤病人心理障碍一般比较严重,从确诊到正确接受治疗有一个过程,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与病人进行交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对肿瘤的认识和态度,多和病人交谈,要同情、关心、开导病人,向其介绍近年来骨肿瘤治疗的进展,使其对骨肿瘤有一个新的认识,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接受和配合治疗。 2.加强营养 鼓励病人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对进行化疗的病人,食欲极度低下的更应注意营养,必要时行营养疗法。 3.疼痛护理 恶性骨肿瘤疼痛比较严重,轻痛可保持舒适体位,转移注意力等。较重的疼痛可按“三级止痛”方案止痛,一级止痛是应用非麻醉性药物,用于一般疼痛。二级止痛应用弱麻醉性药物如可待因,用于中度疼痛。三级止痛应用强麻醉性药物如吗啡,用于持续性剧痛。 4.化疗病人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注意血液变化,加强病人的营养等。 5.术前护理 根据手术部位进行必要的准备,下肢手术病人在术前2周开始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术前3日开始备皮;骶尾部手术术前3日开始服肠道消炎药,术前日晚和术日晨清洁灌肠等。 6.术后护理 (1)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手术部位有无出血和感染;石膏固定病人加强石膏护理。 (2)体位:术后卧位首先取决于麻醉,之后一般患肢抬高,膝部术后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屈90°。髋关节外展中立或内旋位。 (3)控制感染: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4)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5)术后疼痛护理:重视病人术后伤口疼痛,适当止痛有利于病人休息。但要注意术后3日疼痛不减,反而加重,体温增高,血中性粒细胞增多,感染可能性极大。 (6)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忧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黄疸加重等。 5.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消失、惊厥、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表现。 6.机体代谢方面:糖原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速,引起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症、低钠血症等一系列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