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
卫生资格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内科/外科/妇产科 | 药士/师|主管药师 |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 >> 卫生资格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站内搜索:

初级护师考点: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4-22
     三、扑动与颤动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心动过速的范围时,形成扑动或颤动。
    根据异位搏动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心房扑动与颤动、心室扑动与颤动。心房颤动是仅次于期前收缩的常见心律失常,远较心房扑动多见。心室扑动与颤动是最危重的心律失常。
    (一)病因
    心房扑动与颤动的病因基本相同,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心肌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心室扑动与颤动常为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病人心临终前发生的心律失常,临床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严重低血钾、洋地黄中毒以及胺碘酮、奎尼丁中毒等。
    (二)临床表现
    1.心房扑动与颤动:其临床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如心室率不快者可无任何症状,心室率快者则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心绞痛等症状。心房扑动者听诊时心律规则,亦不规则。
    心房颤动者体检第一心音强弱变化不定,心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快时有脉搏短绌发生。
    另外,心房颤动是心力衰竭的最常见诱因之一,还易引起心房内附壁血栓的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常见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等。
    2.心室扑动与颤动:其临床表现无差别。一旦发生,病人迅速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继之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也无法测到。
    (三)心电图检查
    1.心房扑动
    ①P波消失,代之以250~350次/分的心房率、间隔均匀、形状相似的锯齿状F波,扑动波之间的等电位线消失;
    ②F波与QRS波群成某种固定的比例,最常见的比例为2:1房室传导,有时比例关系不固定,则引起心室律不规则;
    ③QRS波形态一般正常,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传导阻滞者QRS波群可增宽、变形。
    2.心房颤动
    ①P波消失,代之以350~600次/分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间隔不均匀、形态、振幅均变化不定的f波;
    ②QRS波群间隔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每分钟100~160次;
    ③QRS波形态一般正常,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者QRS波群可增宽、变形。
    3.心室扑动:心电图为匀齐、大而规则的正弦波图形,
    其频率为每分钟150~300次,难以区分QRS-T波群。
    4.心室颤动:心电图为形态、频率及振幅极不规则的波动,
    其频率为150~500次/7分,QRS波群,ST段及-T波无法辨认。
    (四)治疗原则
    1.心房扑动: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转复心房扑动最有效的办法为同步直流电复律术。普罗帕酮、胺碘酮对转复及预防房扑复发有一定的疗效。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对控制房扑心室率亦有效,但目前对单纯控制房扑的心室率仍首选洋地黄类制剂。部分病人可行导管消融术以求根治。
    2.心房颤动
    (1)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如持续时间短、发作频繁、自觉症状不明显者无需特殊治疗;
    (2)对发作时间长、频繁、发作时症状明显者,可给予洋地黄、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可施行导管消融术,如失败可消融房室结一希氏束,同时植入起搏器。
    (3)对持续心房颤动者,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如有复律适应证者,可采用奎尼丁或胺碘酮作药物复律,但最有效的复律手段仍为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4)慢性房颤者栓塞的发生率较高,如无禁忌应采用抗凝治疗。
    3.心室扑动及颤动: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尽快恢复有效心脏收缩,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立即锁骨下静脉注入利多卡因50~100mg或其他复苏药物,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如心电图示颤动波高而大,频率快,应立即采用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卫生资格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卫生资格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