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疗,预后同那些原发性高血压一样。大多数研究者已发现如果肾静脉肾素活性比例(受累侧对未受累侧)>1.5:1,那么适当的手术将缓解高血压。然而,许多肾静脉肾素活性小于此比例病人经血管重建和切除缺血肾脏也能治愈高血压。有证据表明小于5年的高血压以及在快速顺序IVU或闪烁扫描中有适当的异常,综合考虑时,预测手术的后果正和肾静脉肾素活性比例一样可靠。为了提高肾静脉肾素活性比例的可靠性,应在缺钠刺激肾素释放的条件下从肾静脉中抽取血液。完成这条件得随以0.5g钠的饮食并口服利尿药24小时或静脉注射呋塞米40~80mg并在30分钟后抽取血液。在≥35%的病例中发生双侧病变,这使得快速顺序IVU,99锝-DTPA闪烁扫描,肾静脉肾素活性比例的可靠性降低。在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中未刺激的周围静脉血中肾素活性往往是正常的,在口服卡托普利50mg60分钟后肾素活性明显升高至≥150%基础水平则提示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这可作为筛选和有关干预的预后检验。口服卡托普利也刺激缺血肾脏肾素产生不均衡,从而将增加肾静脉肾素活性比例的可预测性。
对患有肾动脉纤维性增生异常的较年轻病人推荐做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以重建病变肾脏的血管。当肾动脉的分支呈广泛病变而仅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技术上难进行时推荐用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有时完成血管重建手术需要只能在活的离体肾自体移植进行的微血管技术。选择合适时,治愈率达90%,手术死亡率<10%.年轻病人其肾脏因技术因素不能被血管重建时药物治疗总比肾切除更可取。
与纤维性疾病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手术和血管成形术反应较差,推测是由于病人较老和在肾脏内以及整个血管系统有较广泛的血管病变。高血压持续存在的,手术并发症则多见。手术死亡率大于患肾动脉纤维性增生异常的年轻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2年内再狭窄发生高达50%,尤其当斑块位于肾动脉开口处。置放支架已降低了再狭窄的危险。由于肾血管性高血压往往对抗高血压药物(见上文)有效,对年老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病人药物治疗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伴支架置放要比手术更可取,除非其血压不能控制或除非双侧均累及或单肾的动脉内病变将威胁到肾脏功能。决定实施手术必须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年龄和先前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以及肾动脉疾病的部位和类型和其对肾脏功能的威胁性。在可能时,手术应包括修补和血管重建从而替代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