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行政能力测验 | 时政申论 | 面试 | 专业笔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面试
站内搜索:

2014年选调生备考指导:面试必备的思维方式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总裁吧 更新日期:2014-10-16

  在选调生面试过程中,必须具有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让回答的问题不凌乱。让考官感到回答问题很有条理性。下面来解释面试的几种基本的思维方式。

  1. 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推导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思维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思维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假设你正在去饭店的路上,你想要用你唯一的信用卡——交通银行信用卡——付餐费。你给饭店打电话问,“你们接受信用卡吗?”饭店女服务员答复说,“我们接受所有的主要信用卡”。现在你能有把握的得出结论——他们接受交通银行信用卡。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来重新表示你所做的替换,使它符合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2000多年前所提出的三段论结构:

  前提1:这家饭店接受所有的主要的信用卡。

  前提2:交通银行信用卡是一种主要的信用卡。

  结论:这家饭店接受交通银行信用卡。

  亚里士多德关心能够产生有效结论的陈述之间逻辑关系的阐述。演绎思维包括这样的逻辑规则的正确运用。我们使用信用卡的例子,目的是想说明你完全能够得出具有合乎逻辑的、演绎证明形式的结论。

  现在让我们假定你已经到了饭店的外面,并且只有那时才想到要看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你再次发现你想要使用你的交通银行信用卡,但是饭店外面没有相关的告示。你通过饭店的窗户向里面望了一眼,看到穿着考究的顾客,你也看到菜单上昂贵的价格。你判断附近居住的是高消费阶层的贵族。所有这些观察资料使得你相信,这家饭店可能会接受你的信用卡。这个不属于演绎思维,因为你的结论基于概率而不是逻辑的必然。相反,这是归纳思维——一种利用可用的证据产生可能但并不确定结论的推理。

  归纳与演绎的运行方向是相反的,但二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一般性原理是通过归纳获得的。演绎也是归纳的前提和指导,任何归纳都是在一定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归纳也不能离开演绎。人的认识是不断地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这恰恰是归纳和演绎交替使用的过程。

  2. 抽象与具体

  即综合分析题目在“提出观点”部分的“揭示本质”的要求。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的事物,我们把它称之为感性具体。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把它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且撇开各个部分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但是,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的抽象认识上,还必须进一步弄清各个部分的各种科学规定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每一个规定在总体中各占什么地位,各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在运用综合方法的同时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把各个部分的各种规定按照它们本身固有的内在关系相互联系起来,从总体上把握这一事物,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或者思维的具体。理性的具体与感性的具体有着本质的不同:感性的具体是零散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性的具体则是把事物的各个抽象的规定综合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是对事物完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认识。

  3. 逻辑与历史

  历史是指客观对象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思想发展过程,逻辑是指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规律,它是人们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所必须遵循的。逻辑与历史统一,是说客观现实的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行程终归要由历史进程来决定。

  然而,逻辑与历史还是有差别的,因为逻辑是历史的理论再现,是“经过修正”的历史。这样,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指在本质上、内在规律上的符合,并非毫无差别的绝对符合。历史的发展过程有本质的东西,也有非本质的东西;有主流、也有支流;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逻辑并不反映历史发展过程那些大量的非本质的支流的偶然的东西,而是集中反映发展过程的本质、主流、必然性、规律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班
课程名程 教师 课时 试听 购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蔡金龙 8 试听 150元
申论(省级以上) 钟君 4 试听 100元
申论(市以下) 钟君 4 试听 100元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辅导方案,点击进入
国家公务员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